网站首页
协会动态
党建工作
会员动态
行业动态
自律维权
专题专栏
文化园地
视频展播
网站首页 >> 文化园地 >> 咸阳风情 >> 详细内容
乾县王村“蛟龙转鼓”
发表时间:【2016/10/13】    浏览次数:【1871】次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分享到:
     《蛟龙转鼓》是流传于本县王村镇一带的民间打击乐。因其乐器以饰有蛟龙图案的大鼓为主,敲时又带有跳跃旋转等象征蛟龙飞腾的舞蹈动作故得其名。起源于明代,距今巳有四百多年历史。据大王镇梁姓家谱上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青年农民梁思明,不堪忍受战争和生活困苦,只身从河南省固始县老家逃难来到大王镇,娶当地杨姓女子为妻,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该地梁姓第一代始祖(现巳二十三年代)。梁氏第七代时出了一个在朝为御马太监的后生名叫梁忠,字百原,后人称梁梅公。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选入宫廷,1552年被升为御马太监,成为嘉靖身边一位很有权势的宦官,号称“八千岁“。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年逾古稀,便告老还乡。在朝五十一年,深得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的恩宠。梁忠喜爱音乐舞蹈,回乡时把宫廷的《凯旋鼓》带回家乡,并在鼓壁上包饰有“蛟龙”图纹,表示对明王朝的感恩戴德之情。经过他的教导和传授,《蛟龙转鼓》在民间生根、开花,同时又经过历代艺人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当地最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现在,大王镇的《蛟龙转鼓》传人巳达数百人,王村因此而成为艺术之乡。 
      《蛟龙转鼓》是元宵节前进行表演的。过去,每年正月十三日,当地就举行“迎春灯笼会”,先一天晚上由梁、吴、司、曹、宋五姓氏(或东西南北中五社)为单位组成帮(即五队),各队都有一套器乐,参加者各有五、六十人。具体程序是:上灯时分,街头彩灯高悬,亮如白昼。首先由梁姓队聚集在村西门外关帝庙前,面对面排成两面行,擂鼓敲打迎接其它队。待其它四个队从梁姓队中间穿过后,霎时五个队一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烛高照,人影如潮。没有参加锣鼓队的人员和妇女,秉烛进香,鱼贯进入关帝庙,烧香叩头,去谒庙敬神。有些则高举牛油灌注的巨型蜡烛,照亮着广场和人行走道。人们通过严肃的仪式,以表示对神的虔诚,求得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演奏锣鼓声中,如果哪个队被其它队的锣鼓所吸慑,打乱了鼓点,那这个队就宣告失败。接着五个队的锣鼓汇聚一起在庙前大院里围圈,蹦跃联欢,打起“转鼓”来,这样表演一阵后,就转到南门外的菩萨庙,再转到东门外的三义庙(刘备、关羽、张飞庙)。由各队轮流着站成两排,迎接其它队从中穿过,表演方法同前。直到五队都通过,才算结束。这时巳是五更时分,第二天白天,继续比赛竞技,同时又增加高跷、芯子等社火。此时的《蛟龙转鼓》巳摒弃了对帝王的歌功颂德,转而反映了群众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蛟龙转鼓》才得以保存和提高,群众文娱活动借这种机会才得以展开,以娱神之名,起到了真正娱人的作用。 
      《蛟龙转鼓》是集体乐舞艺术,参加人数和器乐多少无限制,一般由十五至五十人,七锣、七鼓、十四铙钹、二马号组成。表演时个个头裹黄巾,上穿白褂,下着绿裤,足登黑靴,精神抖擞,飒爽英姿。鼓队前,有一个叫鼓者(即:指挥)手执甩子或小旗,上下舞动,如同乐队指挥。队伍两侧各有一支马号,随后就是高台、芯子等社火队。他们一面游行,一面表演,形成壮观的综合性街头乐舞大军。
      《蛟龙转鼓》在具体表演上分“座鼓”和“转鼓”两种。表演“座鼓”时,鼓在前边排成行,锣插其间,铙钹在后排,马号在两边。舞者只“敲”鼓而不“转”,一般是打击乐的演奏表演。其鼓点有“风搅雪”、“十样景”、“长流水”等;主要是宣染迎春的节日喜悦气氛。表演“转鼓”时,鼓在广场中围成一个大圆圈,其中有一鼓高放在圈内的桌子上,起指挥者的作用。锣、铙钹呈弧形站在后呈弧形站在后排,马号在两侧.马号是间断使用,一般是在开始、结尾和在表演到热火处时吹奏,以增加气氛和色彩。《蛟龙转鼓》的击鼓者即主要表演者,他们在雄壮有力的打击乐声中,边击边舞,并随着鼓急促的节奏,跳着欢快的舞步,绕圈急行,时而击梆,时而两槌相击,并做着腾跳旋转等舞蹈动作,其形象犹如蛟龙出水,气势磅礴。伴奏人员两袖挽起,高举锣、铙钹,紧密配合着击鼓表演。鼓形位置的排列变化有“梅花形”、“一字阵”、“月牙形”、“五角星”等。
      《蛟龙转鼓》乐舞共分为三段,首先长号引鸣,似为龙吟虎啸,随后锣鼓铙钹响应,犹如蛟龙探头,慢慢露出水面,音乐徐徐而节奏自如,称为“暗龙出海”;第二段,为全乐舞的高潮,表演者按照快速度的节奏,带着急骤的舞蹈动作猛烈击鼓,这时铙钹和鼓槌上下翻飞,舞者不断地跳跃旋转,整个乐舞宛如一条蛟龙在翻腾,故名“蛟龙翻背”;第三段,乐舞经过一段快节奏后突然收住,成号吹起,在“长吟一声”逐渐平稳柔和的慢节奏中结束,称为“蛟龙摆尾”(或称“暗龙入宫”)。全乐舞的演奏可以连续的和反复交替的表演。
      《蛟龙转鼓》跳跃动作很多,节奏复杂变化无常,低回处如破浪出水的莲花,急舞时如风中飞舞的雪花。正因为它起伏跌宕紧张激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阳刚豪迈和矫健英武的男子表演风格。
      《蛟龙转鼓》没有脚本,它是特殊的语言艺术,它全部保留在群众的记忆中,无论舞蹈、曲牌、鼓点,还是表演方法等,全是靠艺人非凡的记忆和口传心授的办法,才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且还在流传普及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加工、发展和提高,使它在日臻完善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产生了强列的艺术魅力,它与民俗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具体表现在:《蛟龙转鼓》一开始,总是先到庙宇寺院拜神,主要以敬关帝、菩萨为主,然后再是土地、龙王、娘娘神等,以祈神保佑,表达了群众渴望免除自然灾害,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这种鲜明的祭祀性特点,吸引着广大群众参加。这就不难看出它与群众的民俗心理活动相互依附和缘衍关系,是当地人民群众思想信仰和传统习惯的集中反映.                     
      四百多年来,《蛟龙转鼓》的经历也不是一番风顺的,解放前夕,几乎失传和即将失传,解放后,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将要湮灭的《蛟龙转鼓》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获得了新生。一九五七年二月,梁登丹、梁克昌、梁炳全等十五人参加宝鸡(点)选拔赛后,又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会演大会,获得集体表演一等到奖。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蛟龙转鼓》又重新活跃在民间,1982年,县文化馆派人员深入王村,对蛟龙转鼓进行了排练、加工、改进,使其日臻完善,风格更加独特鲜明,艺术魅力更为强烈。同年五月,梁平和、吴俊祥、曹俊入、司锡明等二十四人,参加咸阳市《秦都音乐会》;十月在西安又参加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均爱到奖励和各界广泛的重视和欢迎。一九八五年春节,中国舞蹈艺术研究所和省民族舞集成办公室联合进行了录像,完整地保存了《蛟龙转鼓》的形象资料。这一措施,无疑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九九三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中央电视台拍《民族风情》中“丝绸之路”时又特别赶来乾县拍摄了表演场面。
      《蛟龙转鼓》除具有“鼓舞”的一般表演特点外,它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征,主要突出“跳”和“转”两个字。
      跳:有原地跳与易地跳之分。在急促跳跃过程中,又分单腿跳和双腿跳两种动作。
      “转”:有“自转”和“公转”之分。在表演中,舞者除本身旋转外,同时又按鼓形排列的圆圈而绕着“公转”旋转的舞蹈动作。
      《蛟龙转鼓》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由于它节奏紧张、热烈,动作优美舒展,壮观的场面,精彩的表演,给人以振奋的气魂和感强的力量。《蛟龙转鼓》这支民间舞鼓之花,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在广大群众的辛勤培育下,长期繁衍生息,使宏观世界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传统性和艺术性,可以称其为我国鼓乐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民间鼓舞艺术,是民间百花园中一朵色泽艳丽、形式独特的艺术奇葩。
上一条信息:竹马
下一条信息:李小超泥塑《白鹿原》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 汉中银行业协会 安康银行业协会
商洛银行业协会 榆林银行业协会
关注公众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1015520号-1
咸阳市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2016-2021    技术支持:万企互联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民生东路48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8012191    传真:029-38012192    邮箱:xysyhyxh@163.com
ipv6 ready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咸阳微信营销 IP地址查询 IDC主机测评 万企工具 四六互联 四六技术网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品度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