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抢抓农时,翻土育苗、搭建大棚,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驶向全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云阳镇以“普罗旺斯”西红柿和露地蔬菜闻名,被誉为“西北寿光”。而比“贵如油”的春雨更早抵达田间地头的,是陕西泾阳泰隆村镇银行的金融“及时雨”。
破冰:15万贷款里的生命温度
张大哥(化姓)家庭突遭变故,笼罩在张家头顶的阴霾尚未散去,张大哥攥着被其他银行退回的续贷申请,望着自家的土地发怔。泰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李启楠的到访,让这个被命运重击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经过深入了解张大哥的种植技术和能力后,15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就发放到了张大哥的手上。最终,15万元信用贷款不仅撑起了张大哥的温室大棚,更让这个家庭在春光中重新挺起了脊梁。如今,张大哥家的大棚里,饱满如红玛瑙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已挂满枝头,枝蔓间跳跃的阳光,仿佛在细数那些曾被泪水浸透却终究破土而出的日子。
涌流:200万资金链上的民生交响
在西街村蔬菜合作社的包装车间,400余双长满老茧的手正在编织着春天的故事。春日的蔬菜正值最佳上市期,客户却因缺乏资金周转,导致蔬菜无法正常上市销售,当泰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张涵带着信贷移动终端踏进弥漫着蔬菜清香的仓库,短短三天,200万流动资金注入产业链,让滞缓的传送带重新欢唱。
这笔贷款不仅盘活了农民的蔬菜收成,更延续着留守老人的生活费、中年夫妻翻新房屋的水泥钱……。当冷链车满载"云阳绿"驶向全国时,车轮碾过的不仅是春泥,还有金融普惠滋养出的民生温度。
转型:30万贷款助力砂石老板变身新农人
张沟村的吴大哥曾经营砂石行业多年,为了响应生态保护政策,他转型绿色农业。泰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刘蝉调研后发现,吴大哥一共盖了五座西红柿大棚、种植了200亩树林,客户经理结合其转型规划,为其发放了30万元贷款,不仅帮助吴大哥解决了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昔日的裸露土地也被绿意覆盖。
在这场与春光赛跑的金融接力中,泰隆人用“脚底板”丈量出普惠金融的新维度,从解困个体农户到赋能产业链条,从守护传统耕作到培育新兴力量,泰隆村镇银行用金融画笔在云阳大地描绘出别样春色。
截至目前,陕西泾阳泰隆村镇银行本年累计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534.79万元,涉农贷款余额66598.32万元,占各项贷款的76.03%。在这里,每一笔贷款都承载着致富希望,每一次服务都浸润着乡土情怀。当金融活水与春耕沃土相遇,不仅催生了田间的盎然生机,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泾阳泰隆村镇银行 吴双)
|